什麼叫鄰接面去釉(IPR)
什麼叫矯正鄰接面去釉(IPR)
為什麼醫生說我矯正不用拔牙卻要修牙齒呢?
我們統稱鄰接面去釉處理(Interproximal reduction)超過90%的病人尋求矯正治療的理由都是因為牙齒不整齊。
而牙齒不整齊的原因大概70%以上都是因為擁擠(crowding,簡單講,就是顎骨提供的空間不夠放下所有的牙齒)。
如果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就好比去吃辦桌的時候,一桌理論上坐10個人,結果偏偏這桌子的桌面給的特小(廠商無良?)那麼10個人必然很難舒適地並排而坐。
最後坐的參差不齊,有人斜坐.有人坐的很外面要伸手夾菜又或者是10個人裡面雖然有幾位纖細的林志玲,但是有好多位相撲選手,大家可以想像會坐成什麼樣,想必也是參差不齊~
為了解決擁擠問題,大體上可以分成三個方向:
(1)擴弓:把牙弓撐大,也就是把桌子換大一點的
(2)拔牙:減少牙齒數量,也就是不要坐滿10人,就不會坐那麼擠!!
(3)鄰接面去釉處理:把太大的牙齒給修小,也就是把相撲選手都砍成林志玲,這樣就擠的下了!!
當然,上述只是為了方便說明的比喻。實務上,該採取哪項或哪幾項方式,其實還有很多專業的考量!

我們今天就稍微來談談所謂的鄰接面去釉處理粗淺一點地說,就是把牙齒的寬度砍小。在矯正諮詢的過程中,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如果我建議拔牙,10個人裡頂多8人會問有沒有什麼後遺症(實際上沒有什麼後遺症)。
但是如果我建議(鄰接面去釉處理),10個裡有10個會問,這樣牙齒以後會不會酸阿?...之類~
其實鄰接面去釉處理就是把牙齒與牙齒間碰觸的位置予以修磨,留出空隙,而牙齒最外層是一層堅硬沒感覺的牙釉質,所以就等於是修薄(減少)牙釉質厚度。
令人放心的是:研究已證實,即便修到牙釉質厚度砍半,也不會有什麼感覺~而實際治療時,絕大多數情況,醫師修磨掉的牙釉質,連其厚度的1/4都不到,其實是不用擔心的
就像號稱180的我去海邊玩,如果水位超過160,我才要開始擔心會不會溺水,那麼現在水位連80公分都還不到,實在沒有擔心的理由。
另外醫師進行鄰接面去釉處理時,並不是兇狠地一刀砍掉多餘的部份,而是會使用打磨的工具,一點一點地在保持牙齒美麗的外觀下逐步修整。
所以很多時候鄰接面去釉處理也是一種修飾牙齒外觀以及關閉牙齒黑三角的方法。關於這點,以後有機會再談~總而言之,鄰接面去釉是一種很安全的處理方式,本身十分安全。甚至還有修正原先牙齒型態缺陷的效果,各位無需恐懼~